凤灯记怎么样

木垒/著

2024-11-07

书籍简介

我是货郎的儿子,我叫十八。我在这片土地上传承着人伦的同时,亦经受着岁月的洗礼,于是就有了关于我和我们的故事。这是关于土地和生存的故事,亦是我和我们一生的真善美。这是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史,这是人生的轨迹。我们从迷茫,从苦难,从创业一路走来,最后留下了什么?我们费尽心思地活着,又绞尽脑汁地欺骗着自己

首章试读

我叫十八,人们习惯叫我八两,一个人叫开了,大家就不约而同地叫顺了嘴,以致于人们忘记了我的本名。我问娘,为什么人们叫人的时候总爱加个老字或者直呼外号,而不是呼名唤姓?娘笑而不语,但是娘告诉了我叫十八的原因。我出生那日正好是农历十八,老秤抱起我的第一句话就是儿子乖,十八乖乖。于是十八便成了我来到人间的第一个称呼。 自从有人叫我八两的时候,那是若干年后的事情。老秤是个货郎,干的是走乡串村的营生。肩上常年一副扁担,两个货框里都是人们喜欢的便当货,也有娃娃们喜欢的糖果、木偶一类的玩具。进村的时候,老秤会摇起梆啷鼓,口中熟练地吆喝起:——货——郎——,叮当啷呛——。梆啷鼓一响,大人、孩子们都围了过来,老秤一边热情地招呼老老少少,一边给老老少少讲解琳琅满目的货品。我坐在老秤身边的小马扎上瞥着选货的男男女女,看着他们问这问那的样子很好笑。我知道大多数人只是想过过眼瘾,正经八百想买东西的人不多。不是出远门,方圆三四里范围的路程老秤都会带着我,我跟着老秤学会了察言观色。我的童年和少年都是跟老秤混过来的,我熟悉这里的每一寸土地,就像这里的空气熟悉我的味道一样。 那日老秤和结巴叔因为三尺灰布少几分钱争了起来,结巴叔结结巴巴地和老秤讲价,老秤再三解释那个价格他拿不到货。结巴叔就这样和老秤斗起了嘴来。我在一旁眼巴巴地看着他俩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。看热闹的人围了一堆说三道四地数落起我们父子来。我只听懂半斤八两,下面就是理不清头绪的话来。突然有人喊一斤半斤的话,不知谁喊了声八两,我顺口嗯了声,惹得结巴叔和老秤笑了起来。结巴叔和老秤的争论也就此打住,围观的人接着又是一阵莫名其妙的大笑。老秤的生意就在人们的讨价还价声中完成的。 老秤从他父亲肩膀上接过这个货担的时候,如今也有二十来年的光景了。走四方练就的耳听八方、眼观六路,还有一张伶牙俐齿的嘴,加上察言观色的机巧,老秤应对这些场面自然绰绰有余。老秤带我走四方的原因是想言传身教我这门手艺。按老秤的想法,是男儿就要子承父业,出门人靠的是嘴巴和脚力,还要会笼络人心,不然夜里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,只能在荒郊野外解决了...

首 页章节目录立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