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大中小
<p>
“你放心,衲记者,我不会白要你的材料”
,电话那头的老者似乎觉察了我的心思,紧接着说道,“我也有你感兴趣的资料和你分享。”
<p>
<p>
“哦?老先生能透露一点内容吗?”
我顿时来了兴趣。
我亲身经历了采访,由于年代久远,一些当事人都垂垂老矣,对这场留下数千遗骨的战役回忆起来,也只有雪泥鸿爪般的记忆。
更让我迷惑不解的是,如此一场惨烈的战争,在整个抗战史料中,却语焉不详。
<p>
<p>
但作为记者的直觉,一起事件表面上越是扑簌迷离,背后就越有曲折离奇的故事。
<p>
<p>
“你知道这支孤军为何能在敌后坚持那么多年吗?你知道那只孤军为何有这么强大的战斗力吗?你知道这支孤军进攻宜昌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吗?”
电话听筒里传来一连串的质问。
<p>
<p>
“什么孤军?”
我刚刚提出疑问,话筒里又想起了一连串话语,“你知道当年重庆大轰炸为何突然停止了吗?你知道为何山本五十六派不懂航空理论的南云忠一去偷袭珍珠港?”
<p>
<p>
话筒中的语气是如此急促,似乎是一副憋了太久急于倾诉的样子。
<p>
<p>
“老先生,能否慢一点说?”
我紧握住话筒,死死贴在耳边,唯恐漏掉半个字。
<p>
<p>
“那你知道‘死士行动’吗?”
话筒里又传来老者的声音,听得出来,老者的声音显得很激动。
<p>
<p>
“‘死士行动’?”
如同地质工作者发现了露出地面的矿苗,作为记者的我得到这样的新闻线索,顿时兴奋起来,不由自主的提高了声音,“老先生,您贵姓?住在哪里?我能对您进行一次专访吗?”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